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身边好人

您的位置:首页 >>身边好人
【榜样】张欢庆——“宿州好人”事迹展播

2024-08-20

  张欢庆,男,汉族,群众,1968年8月生,砀山县周寨镇朱小楼村人。他兄弟姐妹4人,在家里排行第二,哥哥出生后就患有先天性轻微智障,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作为家中智力正常的男子汉,张欢庆从记事起就开始帮助父母照顾哥哥,家中姊妹陆续成家,父母年迈后,更是承担了照顾哥嫂一家的责任,尽心竭力、从无怨言,寒来暑往、冬去春来,以半生毅力和真心撑起了哥嫂的一片天,2024年第一季度获评“宿州好人”称号。

守孝悌,亲情守护数十载

  年幼时,张欢庆帮助父母照顾哥哥衣食住行,就像哥哥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哥哥的世界。残疾的哥哥与双目失明的嫂子相知相恋成家后,张欢庆与妻子经常接济兄嫂一家,帮助兄嫂干农活,每每做好吃的,也总是第一时间就想到兄嫂和侄女。2022年,哥哥因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不料查出身患肺癌晚期,给了这个一直在与命运斗争的苦难家庭沉重一击。哥哥患病后,为了不拖累家里,一度想放弃治疗,张欢庆鼓励哥哥安心看病,安排妻子在家照顾嫂子侄女,自己则四处筹措医药费,陪伴哥哥奔走于徐州、南京医院的各个科室,哥哥检查时有他在,哥哥化疗时他在。为了节省费用,张欢庆不舍得住医院的付费看护床,向护士借了凳子凑合着休息。但命运弄人,2023年哥哥病情恶化去世,留下双目失明的妻子和正在中职读书的侄女,哥哥去世前,张欢庆对哥哥说道:哥,照顾你们是我对咱娘许下的承诺,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嫂子和侄女。年迈的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沉浸在悲痛当中,张欢庆和妻子承担了哥哥丧事的所有事宜。

孝兄嫂,传承优良好家风

  哥哥走后,张欢庆始终不忘对哥哥的承诺,承担起照顾嫂子的责任,他的侄女在县城里读寄宿学校,不能每天回家,只有周末和寒暑假才能回家,张欢庆担心嫂子双目失明一人在家用电、用火安全问题大,并且做饭不方便,就和妻子商量,让嫂子跟着自己家吃饭,但是嫂子却始终不愿过多打扰。张欢庆夫妻俩就开始轮番去劝嫂子,嫂子每每推辞,张欢庆夫妻俩都会说:只是多了一把碗筷的事情,不打紧,并且侄女在学校也能安心读书。嫂子最终答应下来,如今的一日三餐都在张欢庆家中吃。哥哥去世后,家里的几亩地无人打理,张欢庆和妻子承担了嫂子家田地的所有农活,“我家种了几亩大棚,帮嫂子家料理农地就是顺道搭把手的事,地里的收入都给嫂子,也能减轻她的负担”,张欢庆笑着说道。

践诺言,引领道德新风尚

  2023年9月,张欢庆的侄女被砀山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录取,对于这个还未成年的小女孩来说,少年时失去父亲,母亲又双目失明,读书是特别奢侈的事情,当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她迟疑了,一方面是担心家中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另一方面是担心上学读书生活费用问题。张欢庆看出侄女的顾虑,就告诉侄女:“娃啊,一定要安心读书,其他的都不用管,有叔在呢,以后叔叔就是你的父亲。”张欢庆主动承担了侄女读书的所有费用,每到侄女周末放假回家,张欢庆总是早早地在公交站台等着接侄女回家。为了能让侄女更加安心上学,张欢庆和妻子农闲时会带着嫂子去侄女的学校看望她,“二叔和婶子每次带妈妈来学校,都会给我带很多好吃的和生活用品,有二叔在,我在学校很放心。”,张欢庆的侄女安心地说道。

  凡人善举如春风暖抚心弦,道德美德似清泉润养心田。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但张欢庆作为弟弟,担起的责任却比山高,比海深,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论语中“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真正含义,用最执着的守护,书写了人间大爱、手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