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身边好人

您的位置:首页 >>身边好人
砀山县砀城一小:思政教育“四举措” 立德树人“重特色”

2022-03-29

  近年来,砀山县砀城第一小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拓展思政大课堂、打造思政新亮点”为基本思路,通过建设一支思政教师队伍,拓展一批思政课堂,打造一个思政亮点,扎实建设思政教育基地,不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政课程建设,成为“首批宿州市思政教育基地”,积极发挥了巨大作用。
  建立思政品牌项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积极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一主线,实施党史育人、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三大项目”。

  实施党史育人项目,学校推出“同声颂党献礼百年 扬帆起航再谱新篇”、开学典礼暨“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宣传活动,其中课本剧《十六年前的回忆》展演刊发在中国文明网,整个活动被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实施师德师风建设项目,围绕“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这一主题,推出师德师风系列专题活动,举行以“学习党史砥砺初心 践行使命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专题会议。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师德师风大讲堂、硬笔书法比赛、粉笔字书写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推向深入。实施校园文化活动项目,重点推出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等系列文化活动。党员教师袁晨光创作书写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百米长卷,成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的一大亮点。举行“翰墨颂党恩 笔端寄深情”学生硬笔书法比赛,“诵读国学经典 献礼百年华诞”观摩活动等,以独特方式庆祝建党百年华诞。
  拓展思政课堂阵地,赋能师生全面发展。学校创新教学形式,挖掘课程元素,让各科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注重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注意挖掘语文课程中思政元素,打破常规的语文教学,梳理红色经典内容,巧妙设置教学环节,让语文教材充分活起来。丰富学习载体,拓宽活动渠道,学校注重多维度、多举措开展思政学习教育,拓展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采取“请进来”——邀请革命老前辈、先进模范人物进行思政教育;“走出去”——走进光荣院,走进博物馆,走进红色教育基地,近距离感受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参与各种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还加强“课程+思政”研究,通过党建育人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突出德育实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素养,用心用意,铸魂育人。
  丰富思政活动形式,强化思政培根铸魂。为引导全体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学校组织开展了以下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听、书、画、行”行动,组织广大少先队学党史宣讲活动、学党史书法比赛、学党史绘画比赛、学党史实践活动。举行童心向党系列实践活动,开展我向党旗敬个礼、红领巾学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致敬最美劳动者、感受榜样力量、讲述百年光辉历程、红领巾手绘党史故事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走进少先队员心中。依托开学典礼、爱国主义读书教育读本、巾帼英雄故事荟、博物馆等载体,让每一位学生品读党史这本“教科书”,分享英雄故事,感受有趣味、有鲜味、有风味的党史,让爱党、爱国教育润物细无声。
  开辟思政实践场域,打造思政教育亮点。学校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打造红色课堂,找准切入点,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一方面开展主题鲜明的班队课,孩子们在班队课教育中接受四史教育,奠定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抱负;一方面充分发挥实践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正确方向,引导广大学生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深化思政教育的意义。
  今后,该校将以“宿州市思政教育基地”为实践平台,高标准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思政特色课堂,以更扎实有效的举措探索体现砀城一小特色的思政教育新路径,努力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安在线 李艳龙 方亮 阚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