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建设
葛集镇:农事“临时工” 脱贫新动力
2018-10-12
时值金秋,硕果飘香,正是葛集镇毛雷庄村优果合作社最忙的季节,梨园的酥梨要采摘,收购的苹果要装箱,冷库的水果要上架……面对纷至沓来的大小农活,年轻的社长,20出头的杨梦却一点也不着急,原来他已将家里家外干不完的活交给村里的“临时工”了,而且有爱心的他,把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照顾成了他的“临时工”。
葛集镇是水果大镇,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2年来产业扶贫的支持,村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油桃、酥梨、银杏种植大户、电商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有些人承包几十座水果大棚或几十亩果园,而靠他们自家的劳动力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村里的群众便当起“临时工”,并越来越受青睐。合作社有活儿时,只要叫一声,“临时工”便会去帮忙。“临时工”按照天计算,当天干完活儿,当天领取工资。并大致形成的用工标准价,如水果包装工100元一天,刨银杏树打树球150元一棵等等。针对用工需求现状,该镇结合脱贫攻坚工作,镇村干部积极与各个合作社对接,让他们优先招用贫困群众,让他们树立脱贫的志气,靠自己的双手得到劳动的成果,增加家庭的收入。
赵前进是一位贫困户,也是村里有名的“临时工”,他干活细心,人又勤快,很受合租社和电商大户、种植大户欢迎。“在家门口打工,上班不误家里,一天还能赚百把元钱。”他欣喜地给我们说着做“临时工”的好处,“只要有活干,不愁没钱挣!”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财”。该镇现有“临时工”近6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80余人,他们不离乡,不离土,一天收入达100元左右,一方面解决了专业合作社、电商大户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成为脱贫攻坚的一股新动力。(戴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