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建设2018-09-03
“北有砀山梨树王,南有黄山迎客松。今年,咱们的‘梨树王’又获奖了!”日前,砀山县良梨镇一位果农高兴地说。4月26日,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开展的“中国最美古树”遴选结果揭晓,砀山县“梨树王”等85株古树被确定为“中国最美古树”。这是“梨树王”获得的又一个“国字号”荣誉。安徽省共有3株古树入选。
据砀山县农委梨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梨树王”果树位于砀山县良梨镇郭庄村东南的百年老梨园里,隶属于砀山县园艺场六分场,品种为砀山酥梨,系沙梨系,树龄近300年。此树高6.5米,其上生九大主枝,树干围径3.18米,平均冠幅16米,占地0.38亩。四月繁花遮地蔽天,八月硕果金珠坠地,年产量最高达2000公斤。
说起“梨树王”,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多次从北京下江南,有一次途中行宫就设在砀山县良梨镇境内的訾庄寺院,地方官殷勤地奉献当地的土特产——砀山酥梨。乾隆皇帝品尝了当地郭楼村(现良梨镇良梨村郭庄自然村)产的酥梨后赞不绝口,当即口谕:“捎带为皇考贡品。”第二天游览梨园时,看到这棵高大健壮、姿态非凡的奇特大梨树,遂命名为“梨树之王”。从此,“梨树王”之名不胫而走。
乾隆皇帝见砀山酥梨好吃,还要带回京城为他死去的父皇――雍正皇帝尝一尝。从那以后,砀山酥梨名声大震,作为贡品年年进京。如今,郭楼更名为郭庄,百亩老龄梨树生机盎然;訾庄尤在,而寺院却没有了,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砀山酥梨逐渐驰名中外,历代医家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
近年来,砀山县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启动“数字果园”创新工程,“梨树王”老树发新枝,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梨树王”四月梨花盛开,一簇簇,一层层,似云似雪,铺天盖地,满树冰肌玉骨,花白如银,缠裹掩映。清风徐来,花枝招展,缕缕清香,沁人心脾。梨枝虬曲如龙,披白灿灿一身银装,洒清甜甜漫天寒香,好一派乌龙披雪的美景!盛夏七月,梨树郁郁葱葱,绿叶遮天蔽日,满目青翠,成为绿的海洋。金秋九月,累累硕果挂满枝头,成为果的世界,酥梨果实硕大,黄亮美观,黄澄澄的大酥梨发出有人的香味,轻咬一口,皮薄多汁,酥脆爽口,香浓味甜。冬季满园古树,肌肤苍黑,铁干嶙峋,乌鳞斑驳,枝桠虬劲,横空逸出。
见此美景,时任全国人大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常务副主席杨继珂先生欣然命笔,题写“梨树王”三字,并勒碑于树前,吸引无数游人来此观光,并在树枝上寄上红色的许愿带,在绿色海洋的映衬下,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奇特景象。中外游人至此,无不赞叹称奇,争与“梨树王”合影,油然而生缕缕遐想,留下美好瞬间。
现在的“梨树王”,既为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又成为砀山县有名的旅游景点景区,每年吸引70多万名游客来赏花品梨、旅游观光。2014年8月,“梨树王”入选安徽省“名木”,由省政府挂牌保护。
据砀山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为弘扬和保护古树历史文化,增强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2016年,中国林学会在全国范围开展“寻找最美树王”活动。依据树高、树冠和胸围(地围)、综合积点和历史文化内涵、树木的珍贵、珍稀程度、保护价值、奇特美观、树龄等评选条件,经过省级绿化委推荐、专家评议、公开公示,2017年1月,评选出全国各地72棵古树为72个树种的“最美树王”。砀山“梨树王”榜上有名,和黄山迎客松、青阳青檀树等一起入选全国“最美树王”。
为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宣传古树名木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全面提升社会公众古树名木保护意识,2016年7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林学会在全国组织开展“中国最美古树”遴选活动。经推荐审查、公众推选、专家评选、社会公示、异议核查、社会公示等各环节,历时近两年,共有85株古树名木入围“中国最美古树”榜单。2018年4月,砀山县“梨树王”再次入选,被命名为“最美沙梨”,另外,黄山“迎客松”被命名为“最美黄山松”,青阳县酉华镇二酉村的“檀公古树”被命名为“最美青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