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设
您的位置:首页 >>道德建设2016-05-17
“能帮助我们贫困户脱贫,能帮助我们村办事,能给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觉得包村镇干就是俺村的父母官,致富的带头人。”在砀山县周寨镇张屯村后于楼自然村好多农民由衷地这样说。
周寨镇党委为了稳定农村发展,从整顿经济薄弱、干部队伍弱化、产业落后开始,先后为13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了包村镇干,即发挥各村“第一书记”的功能和作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而且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推动“弱村”转化为“强村”。
选准“包村镇干”。近年来,该镇党委通过调研分析,全镇各行政村集体经济少、党组织弱、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13个行政村多数是村穷民不富,结合这些原因,该镇根据镇干的自身素质,坚持因村制宜、因人配岗,同时采取个人推荐,组织委派相结合的方法,把镇两委成员分包到13个行政村社区,去担任“包村镇干”。该镇园区主任吕先行任周楼村“包村镇干”以来,带领该村群众发展大棚油桃800多亩,农民越来越富裕。一个原来较为贫困的村,通过几年的摸索发展,一跃成为全镇较为富裕的村。
培养“包村镇干”。镇干包村前,该镇党委就严格落实岗前培训制度,邀请县党校、纪委、农委等专家对“包村镇干”开展“党的理论”、“警示教育”、“农业技术”所赋予的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包村镇干”履新的能力及素质。并围绕村级重点工作涉及的基层党建、精准扶贫、惠民政策、“互联网”+及土地确权、社会保障、计划生育二孩政策、计生满意度落实、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为“包村镇干们作了精心培训,即观看专题片,又开座谈会,有效增强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包村镇干”郭学保到孙集村后与孙集村支部一起,谋划市力集、汪蒋庄两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目前已出具规模。同时,这个村发展黄涛500多亩,为该致富奔小康打下良好基础。
严管“包村镇干”该镇制定了“包村镇干”工作管理办法,抓好驻村考勤、督查在岗、联系群众、综合考评考核奖罚等管理制度,每天一考核,每天一记录,并记录在案。明确“包村镇干”在村工作职责任务,要求“包村镇干”除干好本职工作外,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5至20天。每年在村引导群众创新创业不低于10户,帮扶群众脱贫致富不少于100户。确保“包村镇干”住得下,呆得住,为农村各项工作,尤其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与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拿出有力的帮扶办法,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张屯村“包村镇干”徐淑果通过努力,让该村与砀山田丰农牧业科技公司结下帮扶对子,与日前无偿赠给该村60头种小尾寒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让农民尝到“包村镇干”给农民的帮扶甜头。(孙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