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
您的位置:首页 >>身边好人
砀山县扶贫专干张磊:用行动诠释担当 用责任实现价值
2018-04-27
砀山县程庄镇赵楼村位于程庄镇西南2公里处,下辖11个自然村,1234户,5078人,耕地面积6400亩,其中果树面积达1250亩,是程庄镇非贫困村之一。其中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91户,616人,2017年动态调整后257户,498人。自2017年驻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张磊同志吃住在村,和镇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帮助积极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工作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赵楼村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七个不落一个不少”的总体要求和“两该、两不该”工作法,在严格执行“1234”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民小组会议初选,一起和镇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对评议贫困户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他排除万难,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实施了到户增收项目,落实特色种养业项目资金15.83万元;光伏项目资金8.55万元;金融小额信贷项目资金285万元;危房改造项目资金108.4万元;修建房楼村内水泥路一千多米,大大缓解了村民出门难的问题。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确保项目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一致好评。
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张磊同志配合驻村工作队和镇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让贫困户自己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制定脱贫计划,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种养植业为主的脱贫致富的路子。同时积极发动村里党员代表,让他们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赵楼村树立了以党员为主的养殖示范基地五个(党员:从巍跃、凡几顺、王法洋、王发政、欧长伟、丛世伟),带动30多户农户养猪、养鸡等,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我村形成以养殖为主的经济增长点,全村经济大幅度提高,同时培养了几个种植示范点,促进种植业的发展,群众增收明显。
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为此张磊同志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该村房楼组的贫困户郑友存,家有三口人,自身残疾,妻子精神不正常丧失劳动力,孩子正在上学,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家里的住房也是“东边看日头、西边看月亮、遇上雨天无处藏身”,对于他来说,既有患病的妻子,又有就学的儿子,压的他无法脱身,生活黯淡无光。平时郑友存在村内走动时,见人“不抬头、不说话”透露出深深的自卑。张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明白如果解决不好,郑友存很有可能走到社会的对立面。为此他同村干部一起,经常到郑友存家帮助做农活、打扫卫生,同他讲解目前的扶贫政策,帮助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让孩子安心学习。同时帮助郑友存落实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和动员亲戚帮助,建起来两间平房,又给郑友存申请在村内做保洁员,帮助清理村口路边垃圾,他既能照顾妻子,又能挣钱保障孩子上学,现在郑友存走路腰板也硬了,见人也热情了,已于2017年底脱贫。
目前赵楼村继续按照制定的脱贫规划,张磊同志和镇村干部一起,做细做实精准扶贫,确保一户一策落到实处,贫困户按时按质脱贫。今年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脱贫任务,确保村贫困发生率在1.5%以下,为全县摘帽贡献自己的力量。(砀山新闻网 陈鑫军)
责任编辑:赵彧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