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身边好人

您的位置:首页 >>身边好人
残疾女孩李娟和她的“甜蜜事业”

2017-09-15

    初秋时节,梨都砀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9月6日,微风吹过砀山县唐寨镇唐寨村的一个农家小院,明亮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病床,躺在床上的女孩李娟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嘴咬着触控笔,在用支架撑起的手机上一次次点击、输入,一笔一画地经营着自己的网上微店。
    “今天在微信上接了几单,卖的是自家品牌的水果罐头,现在则帮着邻居家销售早熟梨。”甜甜的笑容挂在李娟苍白的脸上,清澈的目光落在记者的身上。
    坚强乐观 电商路越走越宽

坐在轮椅上的李娟
    “现在我们每天坚持给姐姐做康复治疗,她之前根本不能坐轮椅,现在能坐两三个小时了。”丰收在即,李娟的妹妹李雪如特意从宁波赶回家照顾姐姐,“最近姐姐开朗多了,常让我带她去镇上的超市逛逛,8月底我们一家人还一起去了趟梨树王景区,这是姐姐自瘫痪后‘最远的旅行’。”
    32岁的李娟本来已经习惯了躺在床上,感受四季的变化。而如今,对她来说,梦想不再遥远,已经“触手可及”。
    “我就想尽量把身体调养到最好,把我的电商事业越做越红火。”李娟微笑着说,在砀山县电商协会的帮助下,目前她已成立了娟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并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还注册了“祥奥娟”品牌。“最近,正在筹备自己的淘宝企业店铺,各项手续已经办好,妹妹也决定留在家里帮我,我相信我们的店铺一定能做好。”李娟自信地说。
    随着水果的网络销售,李娟身残志坚的故事逐渐传播开来。“我希望打动大家的,不是‘残疾’这个标签,而是我带给大家的美味。我相信,未来的电商之路会越走越宽广。”李娟说。
    水果生意好的时候,李娟常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比起过去每天绝望地望着屋顶,我太喜欢现在的生活了!”采访中,李娟的积极、乐观,让人忘记了她身体上的残疾。
    自己虽贫困,不忘献爱心。李娟说,她下载了“钢丝善行团”APP,每天捐1元,目前已经跟捐160多天。“等以后挣得多了就多捐点,爱心我会持续奉献下去。”她想代表残疾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首次触网 走出阴霾焕发新生

媒体采访李娟
    事实上,命运似乎从未厚待过这个姑娘。李娟出生后身体一直不好,发育迟缓,直到5岁才能走路,8岁才上学。之后,她左手开始不灵活,并逐渐失去功能,只能使用右手。自从2008年“突然全身无力、瘫倒在校园中”之后,这个直到4年后才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的女孩,再也没有站起来。9年里,她的四肢逐渐萎缩、退化,如今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可以有限地活动。“如果不是家人的不离不弃和母亲的精心照顾,我可能活不到今天,也没有继续生活的勇气。”李娟说。
    2013年,“目光所及只有简陋的屋顶,每天只能在无聊苦闷中打发时间”的李娟拥有了第一部低配置智能手机,“犹如在屋顶上打开了一扇窗”。在之后的日子里,她通过手机浏览信息、了解世界,认识了很多同是残疾人的朋友,也知道了越来越热的“互联网+”。
    第一次“触网”卖水果,源于2015年冬天。“几万斤苹果如果卖不出去,就只能烂在家里。”李娟说起当年家中滞销水果促成她接触电商的经历。有一天,她看到别人在微博上卖东西,便想自己也试一试。于是,她“指挥”父母拍了几张照片,精心撰写了几行文字,发到微信上。没想到几分钟后,就有一个网友要买20箱苹果,并很快给她转了1000多元的货款。
    “那一刻,我一下子看到了希望,突然明白了我活着的意义。”李娟双眼放光。
    从那以后,她每天咬着触控笔经营微店,嘴里磨出了血泡,牙齿咬出了豁口,在克服重重困难后,两个月卖出了2万斤苹果。电商,让李娟最终找到了生活的支撑点并焕发出新生。
    “给我一张嘴和一双眼睛,我就可以赚钱孝敬父母。”李娟说,她最开心的事,就是用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在网上给父母买衣服、买鞋,报答父母多年来的付出。
    自立自强 带动残疾朋友脱贫

电商小伙伴来看望李娟
    “李娟这丫头真好,不仅免费帮俺卖早熟梨,售价还比市场贵一两毛,让俺多挣钱。”同村的贫困户魏广明说到李娟,一个劲地夸。今年64岁的魏广明因手有残疾,每到收梨卖梨的季节就特别费劲。“今年不到半个月工夫,我的近万斤早熟梨就在李娟的帮忙下卖完了,收益还比原来要高!”魏广明高兴地说。
    在李娟的激励下,砀山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积极投入电商创业的大潮。“过去我的偶像是马云,如今,李娟姐成为我的精神偶像。她躺在床上都可以自己养活自己,我的双手可以活动、双脚可以四处走动,为啥要靠政府和别人来救济呢?”唐寨镇土楼村的唐怀志说。今年25岁的唐怀志是一名脑瘫患者,走路不稳,说话支吾,一直是唐寨镇的贫困户。一年前,唐怀志加了李娟的微信,成为她忠实的“粉丝”。李娟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感染了他,唐怀志主动加入到电商创业的大军中,做起了微商,开起了淘宝店。
    同样被李娟的精神激励的,还有官庄镇的贫困户——30岁出头的陈永秋。由于在外打工时遭遇车祸,陈永秋不幸下半身瘫痪,家中失去劳动力一下子陷入了贫困。整天无所事事的他,只能眼巴巴地等着政府的救助金,生活越来越没有奔头。看到李娟的境况比自己还要艰难,却依然坚持自力更生,陈永秋非常感动。如今,他也做起电商,遇到难题不知怎么办的时候,还不时地向李娟“请教”。
    现在的李娟俨然成了很多贫困户特别是残疾人的“知心姐姐”,她每天都抽出时间帮助、鼓励同是残疾人的朋友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重拾对未来的希望。
    “目前,我正和唐怀志等人商量,准备建一个励志群,组建一个帮扶残疾人创业的团队,我们一起做电商,相互鼓励,一起实现脱贫致富。”李娟说。“人穷志不穷,自己挣来的饭才吃得香。”在砀山残疾人的微信群里,李娟的这句话一下子给他们灰暗的生活带来了光亮。
    情系扶贫 成为电商创业偶像

医生来为李娟检查身体
    李娟电商创业的故事是砀山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
    “电商正在改变着砀山,像我这样重度瘫痪的残疾人,都在这些改变中越来越好。如果以后我还有能力,我会带领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李娟说。以前,大量高品质水果无法快速销售,也卖不上好价钱,果农们只能“望果兴叹”;现在,电商的发达,让果农们尝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甜头,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在线销售水果的快捷和方便。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受李娟创业故事的启发,砀山县电商协会积极打造更优良的环境,帮助像李娟这样的更多的群体走上创业之路。该县电商协会会长绳惠展介绍,对具备开办网店条件的贫困户或残疾人,电商协会经常组织电商企业开展对口帮扶活动,重点培训网上开店、网店装修、运营推广、店铺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并给予补助奖励,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李娟身为残疾人,没有靠博取同情而生存,顽强拼搏、自力更生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她,正是砀山电商创业的一面旗帜,也是砀山人民的精神偶像。”唐寨镇党委书记赵振海说,唐寨镇的电商扶贫驿站把贫困村青年、残疾人列为重点培训对象,激发贫困户努力脱贫的内生动力,还专门举办了两个残疾人培训班,400多人受训。
    李娟身残志坚、奋发图强、坚忍不拔的感人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2017年6月、8月,李娟先后获评“宿州好人”、“安徽好人”;2017年9月,李娟候选“中国好人”,同时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拂晓新闻网--皖北晨刊 刘晓琼 李艳龙)
责任编辑:黎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