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身边好人

您的位置:首页 >>身边好人
董春生:无悔付出呵护孤寡老人度晚年

2017-01-22

董春生,男,196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砀山县赵屯镇梅屯村敬老院院长。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董春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但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诚诚恳恳为老人们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与汗水,诠释了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






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将这一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尽管他没有气壮山河的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辉煌,但他有一颗胜过金子般的仁爱之心,有一双胜过年轻人的勤劳之手,有一段胜过任何荣誉的良好口碑,他就是砀山县赵屯镇梅屯敬老院院长董春生。有着20年党龄,担任10多年梅屯村村委会主任的董春生,自2012年初被镇里聘任梅屯敬老院院长以来,他视院为家,精心管理和护理各位老人,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为院内老人们奉献着自己的热情和爱心,几年如一日用真爱去呵护孤寡老人的事迹被当地传为佳话。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砀山县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科技兴农标兵“等称号;2014年被评为全县优秀敬老院长,梅屯敬老院也多次被评为全县先进敬老院。 

不畏艰不俱难 勇敢担责挑重担

2011年秋,县镇民政部门投资320万元对占地18亩、房屋90间、156个床位的梅屯敬老院进行了重新修建,新院建成之初, 从全镇各村送来的60多位五保老人,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年过花甲,绝大多数人又是痴、呆、傻、哑一类的残疾老人,部分老人甚 至没有一点交流能力。要照顾好这一老弱群体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安享晚年,究竟谁能担此重任 ?镇党委政府通过深思熟虑,找到当了近十年村主任的董春生,聘任他担任该院院长,把照顾60多位老人的重任交给了他,他二话没说便走马上任。上任的第一天,面对来自全镇各村的五保老人,半数以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病残:聋、哑、失明、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心情难以平静,思绪万千!因入院老人平时都是单人独户,亲情缺失,性格孤僻,有的脾气暴躁,他在心里默默盘算,只有做到“热心、细心、耐心、贴心”,才能赢得入院老人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上任初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老人亲切交谈,一一摸清各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脾气性格,针对每个老人的脾气性格合理安排他们的生活。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这少那,加之老人们本来性格孤僻,且早已习惯了单身生活,生活习惯自由懒散,加之部分老人性格偏激、暴躁,心理变态,连说话都很难合拍,刚刚从四村八邻汇聚一起,老人之间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家常便饭。每每这个时候,董春生就会和风细雨,与老人促膝谈心,苦口婆心的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对听不清的用笔交谈,对又聋又哑又不识字的用手势交谈,对那些脾气暴躁的就三番五次耐心细致谈。热心肠的简单话语,重复一百遍,一千遍,也会使老人们冰冷的心慢慢变暖。日子久了,院里的人际关系渐渐有了微妙的改善,通过不懈努力,董春生很快成了大家的好伴,成了老人们精神上的主心骨,现在全院老人团结和睦、亲如一家。

善开导多宽容 以诚相待换真情

敬老院是个特殊的家庭组合,成员都是孤老、残疾、病幼,由于来自不同居住条件、不同生活习性等原因,院民在个人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如老弱病疾的发生,不讲文明卫生的陋习,喜怒无常,爱生事的脾气,争强好胜的个性等。要把他们引导成讲文明、讲团结、讲卫生、守纪律的院民是一件很头痛的大事。如果靠简单、粗暴、压制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几年来,董春生采取,以心换心,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情感化。在工作上以院为家,从不怕脏和臭,不怕苦和累。在生活上无微关怀,老人生病他为他们端屎倒尿,换衣换裤、喂药、一口饭、一口茶、有时站上大半个钟头,老人病重时他还自己掏钱为他们买来开心的食品,视老人如亲人。在院里这些年,他把每件小事都当作大事,总是认真地把它做细做好,倾洒一片真心,换得老人开心,献出一片爱心,赢得院民尊敬。 

冬去春来,院里来了一批又一批老人,他们在这充满爱心的绿洲里,过得开心,住得舒心,人变了,观念大变样了,院里的各项工作总是积极主动配合,院里吵闹事少了,守纪律、讲文明、讲团结的人多了。

淡名利勤耕耘 甘当人民孺子牛

有很多人劝说:“老箽你真傻,在当今的市场经济、致富门路多的形势下,凭你的能力,灵活的头脑,却在敬老院守那份清贫,只要随便去干什么事业,都比现在强”。说句真心话,凭董春生的居住地理条件和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加上他吃苦耐劳,敢想敢干的韧劲,几年功夫,也能着实的大赚一把。凭心而论,敬老院的工作是份苦差事,待遇是低了点,尝过多少的酸咸苦辣,付出了许多心血,流下了不少的汗水。70多号人,只有连炊事员在内7个管理人员,每月不足千元的报酬,每年收入微乎其微,而且还没有解决后顾之忧,但他却淡泊名利,认为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爱上了敬老院这项事业,那怕是苦一点,清贫一点也是心甘情愿。他想只要全心地在扑这片小天地里,发出光和热,上对得起党和政府,下对得起需要关照的院民,问心无愧就行,做人要讲诚信,是党员就要讲党性,工作要敬业爱岗,对事业要执着追求,善始善终。 

孝老爱老养老 相敬如宾似亲人

董春生用至亲至爱,无私奉献的博大爱心,如对家人一样对待每一位老人,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且让她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充实。入院的老人们多数是膝下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特别可怜的人,让他们晚年多享几天清福,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是董春生的崇高信念和理想,他无怨无悔执着追求着这个目标。梅屯村五保老人王怀勇,因车祸双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董春生每日三餐打好端到他的面前,有病请医买药,为他铺好床铺,换洗衣服,还经常拿出自己衣服给他穿,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王怀勇逢人就夸 :箽院长真是大好人啊,比我自己的亲人还要亲!担任院长4年多来,董春生始终把每一位老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老人们都是年老体弱之人,有些生活都不能自理,董春生总是不厌其烦的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把爱倾注在这些孤寡老人身上。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坚持做到一日三餐不吃重复菜,平常餐桌上四菜一汤,每天保证吃上一顿肉,征求老人们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让大家满意。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数九寒天,他都坚持每晚巡查,问寒问暖。他和管理人员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们换洗一次衣服,每季拆洗一次被褥,床铺收拾的干干净净,环境卫生整洁。对少数身体较弱的老人,他请求卫生院安排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及时把握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使老人冬不着凉,夏不中暑。 

几年来,董春生本着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环境,让老人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宗旨,无私奉献,用真情去温暖五保老人的心灵。如今敬老院旧貌换新颜,硬件设施齐全,软件建设达标,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梅屯敬老院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老人们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