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文明网 | 安徽文明网 | 中国文明网

欢迎来到砀山文明网!

身边好人

您的位置:首页 >>身边好人
张高辉:丹心一片献“农机”

2017-01-22


张高辉,男,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砀山县农机推广站站长。

他从最基层的乡镇农技员做起,一干就是20多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先后共5次获得省、市农机系统“先进个人”表彰,1次获得砀山县政府先进个人表彰;

“砀山农民群众需要的机械,就是我们所要推广的农机具;农业生产的需要,就是农机推广的方向。”这是张高辉的工作目标。近年来,秸秆禁烧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2012年以来,砀山县连续三年秸秆禁烧工作实现“零火点”,其中县农机局起到了重要的技术作用,这和县农机推广站创新工作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也不想焚烧秸秆,但烧秸秆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时间紧,人力少,不烧就没法及时播种,只好一烧了之。”2012年5月,张高辉到关帝庙镇汪大楼村调研,从群众口中得知了实情。

作为县农机推广站站长,他向县农机局和县政府建议秸秆禁烧工作不能只靠“堵”更要“疏”,要想让农民不烧秸秆,就要从根本上消除秸秆,他提出一方面机收限茬,另一方面使用打捆机清理秸秆出地的建议。使用打捆机使秸秆变废为宝,还能增加群众收入。这一建议得到县农机局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年县政府投资60万元,购买20台打捆机投放到全县重点禁烧区域。这一年,打捆机切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县政府再次采购打捆机14台,农民自行购买2台,全县午季共实施打捆作业3.6万亩,收集秸秆22万捆,约990万斤,群众增收约130万元。实践证明,秸秆打捆作业并及时清理出田地,是解决小麦秸秆焚烧的有效方法。

为根本解决秸秆焚烧问题,经过多方调查和思考,2014年张高辉又提出了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还田机,并实行秸秆禁烧农机补贴的建议,再次被县政府采纳。这样,加装粉碎器的收割机把秸秆薄薄地均匀抛洒在地面,农民就可轻松地播种了,还实现了秸秆还田;而农机手加装粉碎器每台可得到500元补贴,每台收割机还可得到3000元补贴,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实现了“两全其美”,受到农户和农机手的欢迎。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现在的干部真心实意为我们办实事,解决了我们的难题,谁还会焚烧秸秆呢?”

“要干好农机工作,就要实实在在给农民群众办实事,为老百姓分忧解难,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老百姓才会欢迎你,把你当成‘一家人’。”张高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曹庄镇洪河村农机手王根华原有一台收割机,2014年6月,他又新买了一台,在自己麦地里试着收割,留麦茬20厘米高。恰被巡逻的包村干部张高辉发现了,张高辉严厉要求他重新收割一遍,麦茬必须保留在10厘米以下。张高辉按照政策规定,帮助王根华办理秸秆禁烧农机补贴手续,两台收割机和粉碎器共领到补助款7000元。王根华口服心服:“张站长虽说要求很严厉,但他是为群众办实事的人,这样的干部我们欢迎。”

在好政策的引领下,砀山县加装秸秆粉碎器的收割机达470多台,小麦机收率首次达到98%,实现了“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禁烧目标。砀山县连续三年实现“零火点”,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张高辉也因工作突出,被评为“县秸秆禁烧工作先进个人”。

在单位,张高辉是先进,是“工作狂”;但在家中,他却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他妻子经常说:“你能把晚上熬到深夜制定工作方案的精神,拿出来一半用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上,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更好点;你能把在单位工作精力的一半用在家庭上,咱的生活也能过得好一点。”

面对妻子的责备,他常感到愧疚,但他说:“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我是农民的儿子,没有多大的本领,干不出轰轰烈烈的大事,能利用我的农机专业知识,为砀山县的农民群众做点实事,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心里就觉着踏实了。”

近6年来,张高辉先后共5次获得省、市农机系统“先进个人”表彰,1次获得砀山县政府先进个人表彰;所在单位也两次获得全省农机系统先进集体,3次获得全市先进集体的荣誉。2015年10月,张高辉被评为“安徽省农民最满意的十大农技员”。